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微信号:freesvc),授权虎嗅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人|戴汨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峰瑞资本的好伙伴
Peter Thiel 的这篇文章最近传得很广,我分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点:
一、美国的创新环境和中国不一样,美国技术很先进,利用技术带动商业的突破,而中国还处于消费需求和供给的匹配过程中。
这种区别源于美国传统产业的机会不多了,衣食住行类的都已经很发达了,所以要利用技术创造新的产业,比如太空产业。但在中国,传统产业还有很多机会,因而,在中国要更多地考虑技术和产业结合的问题。
以最常见的衣食住行为例。中国的衣服现在比美国贵,但是质量没有美国好;我们吃的东西总被爆出质量问题;房价也比美国高;交通拥堵和污染都比美国严重。在这些常见的产业中,中国还有极大的改善的机会和升级的空间。
这对创业者的启示就是,不要简单地去追 ABC 的概念——AI, Big Data, Cloud……更多地要从切切实实的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去思考,去构建新的商业机会。
二、Peter 独立思考的能力值得学习。他不跟风,不追求浮夸的词汇,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往往思考方法是值得借鉴的,虽然思考的结论不一定要相同。
Peter 特立独行的案例很多,最近的一个就是美国大选。硅谷那么多投资人和科技大佬都支持希拉里,而他一个人支持特朗普。虽然最后的结果未必是最好的,但 Peter 的思考过程肯定是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即美国中产阶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本有希望的生活。
说回创业和做投资,每一年大家都会讲风口,所谓的风口,有的是真的风口,有的是大部分人形成的统一观点,我们也叫风口。过去两年那么多 O2O 公司死掉了,因为很多服务其实并不创造价值。比如说,O2O 上门服务,看起来服务体验改善了,但是它的成本结构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它可能的确省去了实体店的成本,但是劳动力的成本可能增加了,因为一个劳动力在实体店里一天可以做十几单,上门服务他一天只能做两三单。
所以,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应该经常坚持的一件事情是,问基本性的问题,fundamental 的问题,回到商业的本质,并基于商业的本质坚持自己的观点。
Peter Thiel 的投资逻辑
整理自 Peter Thiel 在 KV CEO Summit 上的演讲
译者 / 尹艺霏 郭蕙 张耕
▲ 我们的译者小组逐字逐句翻译了 Peter Thiel 的演讲,还为视频配上了中文字幕哦。他看上去有点不善言辞,有时还磕磕巴巴,但头脑无比清醒,妙语连珠,而且淘气地将企业家比作二手车经销商,将科学家比作谢耳朵。戳视频看看吧
本文由 峰小瑞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