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茜、陈昌业
“我在生物理论上就是他的女儿,这没有办法改变。”
当壹娱观察记者问到,是不是会因为是张艺谋的女儿,在职业上、生活上会备感压力和焦虑,张末脱口而出了这么一句看似无奈但十分平和的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被问到过很多次了,而她早就学会了如何回答,也学会了如何以此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轻松上阵。
“三谋”聚首(从左到右:张末、张艺谋、倪妮)
在张末导演处女作《28岁未成年》(以下简称《未成年》)的一场路演间隙,张末趁着休息的时间接受了壹娱观察的专访,而这场路演被宣传方描述为“三谋”聚首,张艺谋、谋女儿(张末)、谋女郎(倪妮)。张艺谋的影响力和成就是无法回避和抗拒的,这就是张末必须接受的职业起点,如果这是一种幸运,何乐不为呢?
既然一定无法超越张艺谋,那么就做好自己
“(当年)全国票房四分之一。要放到现在就是一百亿。”
张艺谋在《未成年》路演的现场聊到了他划时代的国产大片《英雄》。这部电影在2002年创造了2.5亿元的票房,连破多项华语电影票房的纪录,虽不至于汪峰老师的半壁江山,但这一人一部电影就占去四分之一的市场票房,别说张末,就是当下所有中国导演都难忘项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好自己,而不是做好张艺谋的女儿也就成了张末比较坦然的一个心态。
“你肯定是你自己的个体,我们俩肯定会拍出不一样的东西。而我那个年代的成就,肯定是没法复制的。”张艺谋在路演现场对张末说。
初中就已出国留学,出身电影名门,从小耳濡目染电影制作,却在大学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工作后再次回归电影专业的学习,并回到父亲身旁从副导演、剪辑师开始了职业生涯。
“我们这一代的导演,都会拍更多的人物是自己去找寻自己,自己跟自己的一种抗衡的东西。”这不止是这一代年轻导演的共同主题,而是整个时代环境下年轻人(电影观众的主力)的心声共鸣。大时代的物质丰富掩映下的精神困扰,年轻人心智上不可避免的会有迷失和重塑——张末们与张艺谋们的时代背景、个人心境有着截然的不同。
“我觉得(父亲)他们那代的作品,主要还是在讲大环境下的压抑。你看他的人物,都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在大环境中想去挣扎想去表达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往往都是悲剧。比如《金陵十三钗》,最后那些妓女们的结果,还有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都是这类的。”
在张艺谋的18岁到28岁,中国的那十年是把个人命运交给了组织、集体的时代。年轻时代个人被压抑在集体里从而迸发出的强烈的与外部世界抗争的创作主题是第五代导演在电影表达上几乎共同的主题。在那样一个时代,自己的未来自己能掌控多少,张艺谋在路演谈及此的时候称,“是零”。当然,时势也造英雄,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让他在柏林电影节上就为中国人捧回了第一个金熊奖,成为了“第五代”导演里不可回避的名字,其实也是时代给了他那种表达的诉求和题材。
而到了张末这一代,个体的独立,个性的张扬都成为了中国年轻人理所当然的意识。但——选择多了,反而迷茫。
《28岁未成年》剧照
“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困境就是自己。”张末说道。
“我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不想太框住孩子,尤其他是一个创作者,所以他特别能体会,一个创作者的心态是不希望别人告诉他该怎么样的。 他们在我面前也都是比较小心,从来不会告诉我应该走什么路线。”张末语气里听起来带着自豪。父亲甚少干预她的选择,从选择就读建筑系,到现在走上电影这条路,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拍了这部电影,我就觉得我很励志。”张末笑道。这里当然有她自己的映射,有她想与中国观众沟通的表达。
不平常的商业片初蹄,双视角的创作是挑战
《未成年》从四位主演(倪妮、霍建华、马苏、王大陆)的选择到创作手法上都带着明显的商业元素,这和近年来新导演出道大多选择的文艺方向处女作不太一样。如毕赣、张大伟到刘雨霖都用非常风格化的作者电影来为自己敲下导演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
“我最大的愿望还是能跟年轻观众有一个共鸣,所以选择了这个路线。因为电影永远是年轻观众的市场,你如果想跟年轻观众有一个对话的话,(平铺直叙)这种风格可能我觉得不是特别会被接受。你可以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或者比较轻快的方式去表达的话,反而能被年轻人接受。”
看起来首选商业片是选择了一条坦途,毕竟她是张艺谋的女儿,能够比其他年轻导演更容易地找到市场的各种资源,为自己的处女作打开更大的可能。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有比别人多的资源。是,也不是。所谓是就是也许我有机会见到更多演员,他们也会因为我是张导的女儿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这方面我承认肯定是比别人的资源多一些。但反之如果我本身没有多好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去接。”
张末告诉壹娱观察,《未成年》里最大的创作挑战就在于“双视角”。
“双视角的剧本写作很难,很容易会有很多的硬伤。一般来说,编剧和导演都不太愿意碰双视角的题材。在这里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把这两个人在角色上区分开,如果你区分不开的话,观众体会不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如果你拉得太开,观众又不信这是一个人了。”
在塑造人物上,既是同一个人,又是不同的人,既要展现两个不同的世界,又要透视两个相同的内心。性格上的外部化差异是年龄、阅历造成的,对男友的选择也因为年龄的不同大相径庭,但对于爱情的投入程度,让两个凉夏殊途同归。
“大多数女性会对爱情投入得特别猛。而这一点正是两个人共通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两个凉夏能够在最后的时刻互相“救赎”的基础。
《28岁未成年》剧照
等三四部电影以后,再让大家标签我的风格吧
童年长成于中国,青少年时期则在西方滋养,成年后又再度回国,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游走使得张末并不能被简单地描述为热爱自由不受束缚或是甘于约束不喜张扬。
她能接受约束,也会在约束当中找到自由的空间,比如《未成年》的项目选择和进展,因为拍摄周期恰逢春节前后,以及演员档期的不可延展,拍摄周期被大大缩短了,因此最初的剧本和拍摄剧本以及成片有非常大的容量缩减。,“出品方肯定有他的要求,但是有时候我倒觉得这不是一个框定,这反而是让你在限定的环境里发出最大的光芒。”
处女作之后,张末也正在开始考虑下一部,这一次她可能会选择风格化一些的艺术片,她有雄心去挑战,也有资源去完成挑战,如果这是一种幸运,当然要最大化的利用这份幸运的自由度。
“我觉得我还肯定会拍一些有风格化的东西。只是因为现在是第一部,还不知道以后要怎么走。但作为创作者来说,肯定更多的还是要尝试挑战性比较强的作品,或者是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电影。我希望能拍出非常好的文艺片,也能拍出很好的商业片。但是风格的东西,可能要两三部、三四部以后,大家才会帮我总结,张末导演是一个什么风格的导演。”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壹娱观察(个人微信ID:yiyuguancha6)
壹娱观察(公众号ID:yiyuguancha)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
本文由 壹娱观察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