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选自微信公号江南敬事房,作者黄柯杰。乌狼鲞(xiǎng)是浙江宁波一带对河豚鱼干的俗称。文章说乌狼鲞的转机就在那块五花肉,中年恰逢小鲜肉,欢愉的人生在中年热启动。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浙东老乡因吃乌狼鲞烤肉,差点丧命,手机屏幕这一端,餐桌上几位朋友不可理喻地猛摇头,世风日下世道变坏了,那些黑心商贩,乌狼鲞不洗干净都拿出来卖。
是啊,世道真的变坏了,不论行业,拿出卖,洗干净是第一条原则,否则就是轻则中毒,重则丧命。
河豚有毒,不可食用。那又如何?拼死吃河豚,以命相搏除了爱国战争,情敌对决,还有那些人间美味。
看过现场做乌狼鲞,白头大叔叼着卷烟,围着塑料鱼裙弯腰拿着一把杀鱼刀,把一斤多的河豚剖开,去内脏挖眼,洗得干干净净,再扔给他老婆,用盐水浸泡一番,再仔仔细细审查,确定没问题后丢入箩筐。
杀河豚现场必然有一盆烧木柴的大火炉,刀客天冷暖手,顺手将剧毒的河豚内脏丢入火盆烧成灰烬。焚尸灭迹,我只要你的身体,不要你的器官。
乌狼鲞烤肉做法粗暴简单,猪肉切大块,若家里富裕,乌狼鲞剁头,拿出木榔头敲软,泡水发软后撕碎肉体。菜油下锅,放点猪油,五花肉轻微油炸,乌狼鲞入锅一起炒,照例是黄酒和酱油,煮到七分熟后,再拿出一口圆筒形的深铁锅,把乌狼鲞和肉都倒入其中,用啤酒倒入漫过鲞肉,大火烧开,换成小火收汁,一套铁锅便能打完收工。
有时候想,一条鱼的命运也多有波折,无论清蒸红烧,都是一个好归处,但到做成鲞,这肯定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古代青楼,低价买入小姑娘,养到含苞欲放,恩客若有意,能花银如流水,组织上就考虑卖一个好价钱。妈妈会和蔼地对姑娘说,你要嫁快嫁,不然就变鲞了……我严重建议现在组织上,把“妈妈桑”改成“妈妈鲞”。
河豚在清明时节是红烧得丰腴,肉质鲜美食客如云,做成鲞后像一双硬邦邦的破布鞋,鲜河豚按条卖,变鲞之后就是论斤估价。同样水中奋力游泳,凭什么你有恩客排队,我却要变成一块鲞挂在菜场。是啊,姑娘,其实你离开八大胡同,真的什么都不是。
自古以来,食客口味一如既往地变态,这点知识分子绝对在推波助澜。比如江刀就是海刀产卵时洄游到长江被渔民所获,才能卖出天价。同样是刀鱼,在海里被网身价是几百,用用到长江产卵就是几千,身价迥异如天上地下,前者算是横死东海,后者叫圆寂长江。
若有海刀捕上岸,定然是死不瞑目,淳朴的海边渔民,他们感慨上天不公,气不过鱼生不平等,决定连夜超度——开车几百里地,把海刀送到江苏,冒充江刀卖上天价。
鱼发情要产卵,人发情要吃产卵的鱼,海边渔民都是义士,这算是皆大欢喜,功德无量。
把一种鱼做成鲞,是对鱼生的最高的惩罚,所以河豚鲞必然要挖去眼睛。想起来是鱼生凄苦,如这人生这般。但若乌狼鲞能烤肉,那就真的不一样。
乌狼鲞烤肉,最大的特点是鱼与肉交融,五花肉的油性浸润到干巴的鱼鲞内,鱼鲞就一下子丰腴滋润起来,这鲞味鱼肉混合,既脱离五花肉的低级趣味,又有鱼肉沉淀的厚重,可谓别有一番滋味。
四月河豚好比是少年,河豚鲞是中年,它们也曾经炫丽,也走过辉煌,猛回头青春不在,你把岁月挥霍掉,岁月把你熬成一块干巴巴的鲞。
鲞的转机就在那块五花肉。中年恰逢小鲜肉,欢愉的人生在中年热启动,40岁才是征程,鱼与肉,情与爱,杀机重重,精彩不断。
这就好像我们吃过四月红烧河豚的鲜美肥嫩,再品尝慢火熬炖浸润着鲜肉体液的那块鲞,重口味,有嚼劲,有滋味。回到菜品,食客喜欢吃乌狼鲞,不喜欢那块小鲜肉,慢火细炖,乌狼鲞早把小鲜肉榨成一条废柴。
念念不忘,必有回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