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卖书的给写书的颁奖,百万元“京东文学奖”的含金量怎么样?

雷锋空岛 2017-05-31 21:47:04


今日,第一届京东文学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望春风》、《乡村生活图景》等六部作品胜出,摘得了年度京东文学奖百万奖金。


卖书的给写书的颁奖,京东算是挑起了文学圈里的一桩盛事,毕竟以电商命名的文学奖这是头一遭,100万的现金奖励又足够吸睛,加之有莫言这般大咖评委坐镇,又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公开评选,话题一路尾随,把这场 “首秀”铺垫得足够热闹。


虽说 “重金”成了卖点,但奖项本身的含金量却并不由此决定,公信力与认可度可不是仅凭财大气粗便可获得,相反,因为京东的企业身份,不少人质疑,这奖,未免商业气息太重了些。


“文学评奖是雅事,尽量不要沾上商业气息”似乎是圈内的一种约定俗成。尽管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民间文学奖层出不穷,企业出资也并非没有,但多是扭扭捏捏地躲在文化名人的名字后头,生怕损折了奖项的公信力。


然而,也许需要事先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国内文学奖奖项虽多,但普遍缺乏公信度。


即使是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这般顶着文豪名头的文学奖,很多人也不以为然,因为评选背后确实出现了做手脚、拉关系这种现象。


2014年,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曾在博上质疑湖北籍诗人柳忠秧为评鲁迅文学奖“到处活动”,一时间引起哗然一片。这场由鲁迅文学奖引发的口水仗最终是以方方被诉侵犯名誉权收尾,然而输掉了官司的方方却是获得了众网友“捐款打1元钱官司”的支持。经此一役,原本就因 “羊羔体”元气大伤的鲁迅文学奖再次成了人们诟病国内文学奖的话例。


“70后”作家、批评家梦亦非把中国当代文学奖大致分为了四类:政府奖、媒体奖、民间奖和私人奖。他曾向媒体表示:“政府奖是以鲁迅文学奖为代表,因为其不公正性,导致它早已变为某种文化娱乐新闻。第二种媒体奖可以《南方都市报》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代表,在我看来,这个奖的设置代表了自卑的南方文学向北方文学的致敬,代表了某些评委个体在选择获奖者上体现出的友谊和偏好,当然也不具备文学意义上的公信度。”


对于方方大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一事,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曾评论说:“今天的文学奖,不仅仅是文学评奖,同时它还关系着非常复杂的利益考量,一个人获奖,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能够名利双收,所以不论是参与评奖的人,还是公众,都会对它有着格外的关注。对于作家来说,如何力争让自己获奖,不仅是名誉问题,还是实际的利益问题,而对公众来说,这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看一场热闹,而是牵涉着规则的公平与否。”


评奖过程中某些“暗箱操作”的可能,正是大众质疑奖项公信力的一大关键所在。而在这一点上,京东文学奖倒是十分聪明地选择了“直播+评委+大众投票”的方式相对公开地进行奖项地评选。尽管在国内作品读者票选十部入围的阶段,励志“鸡汤”的人气担当之作《好吗好的》一度超越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独行: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曾让不少人咋舌。


中国经济网纪录了京东文学奖终评会最后一场收关直播的情况:


作家张楚、诗人杨庆祥、国发院副院长伍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徐德霞,以及特邀评委锤子科技CEO罗永浩亲临现场,因故未能到达现场的作家蒋方舟远程连线,大家围绕“年度新锐作品奖”五本终评图书发表各自看法。


与前几场京东文学奖专注特定类型作品不同,新锐作品奖入围的五本书题材类型跨度极大......在职业背景差异巨大的专家评委讨论之下,上演几天来最跨界的一场终评会,已经远超传统“文学”范畴。


现场跨界交流带来的思想火花不断,评论区有网友称赞此次评委们都“很实在”,虽然每个人都是名人大家,但整场反倒处处谦虚,对懂的地方不吝赞美、对不懂的专业实话实说。


对于京东的大胆入局,文艺九局的一个评论很有些道理:


毕竟任何一种文艺,如果完全脱离市场,是无法长久健康地存续的。既然文学的发展无法彻底与资本和市场运作剥离开来,与其让资本和市场在幕后暗处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施加影响,倒不如让企业明明白白地跳出来。资本有什么需求,施加了什么影响,确保了什么底线,明确了资本和艺术的边界,才能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文学的归文学。


最后,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当代作家余华、梁晓声、著名作词人方文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以及史航、蒋方舟、罗永浩、郎永淳、鞠萍等36名评委从140份作品中评出的首届京东文学奖获奖名单如下,各位看关且品品:


-年度京东文学奖(国内作家作品)      格非的《望春风》

-年度京东文学奖(国际作家作品)     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 《乡村生活图景》

-年度童书奖     黄蓓佳《童眸》

-年度传统文化图书奖    孙机《从历史中醒来》

-年度科幻图书奖  王晋康《天父地母》

-年度新锐作品奖  张忌《出家》


以上~

阅读(78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