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腾讯《王者荣耀》连发三条新规以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然而只治标不治本

雷锋空岛 2017-07-02 17:48:03


2017年7月2日,受《王者荣耀》带来的社会负面新闻影响,腾讯发布了三条新规定:


1.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2.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


3.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帐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有多大用?


腾讯这三条新规,要说有用,那肯定还是有作用的,不过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自2017年起,《王者荣耀》的负面新闻数不胜数,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小学生”这个话题,比如“小学生在《王者荣耀》上花光了父母的积蓄”,“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被父母制止后跳楼”等等。


腾讯在《王者荣耀》上的花费是巨大的,《王者荣耀》也为腾讯带来了30亿月流水,8000万DAU。然而这样的表现,就意味着《王者荣耀》和腾讯需要担当起社会责任。


回顾《王者荣耀》的所有负面新闻就会发现,事故中的主角往往心智不成熟,起因通常来自于:盈利模式和竞技公平之间缺少平衡点。


《王者荣耀》模仿自《英雄联盟》,鉴于腾讯已收购《英雄联盟》开发公司Riot,因此不存在版权问题。但是,《英雄联盟》中,角色的“皮肤”(虚拟道具,用于美化游戏中角色形象)并不会影响游戏本身,而“皮肤”的价值在于稀有收藏和特效。


《王者荣耀》则截然不同,每款皮肤都有额外的数值特效,价格越贵的“皮肤”所包含的数值特效越好,也就是说,如果不使用最贵的“皮肤”进行游戏,那么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想一想,不充钱你会变强吗?


《王者荣耀》的海外版名为《King of Glory》,国外网友因为常年生活在相对较优质的公平电子竞技环境下,所以《King of Glory》的影响力其实很一般。网上新闻说“老外沉迷《王者荣耀》”,只是用Facebook的关键词搜索功能,大海捞针地去找出那么几个人,并加以夸大才得出的结论。


相反,国内没有这样的环境,因此《王者荣耀》就带来了其缺乏平衡点的后遗症。


《王者荣耀》之所以能达到“每天光卖皮肤就1.5亿人民币”靠的不是游戏质量,而是人口红利。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越多平均素质就越低,更何况还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群。也就是说,腾讯应该做的,不是什么严管防沉迷,而是改善游戏的环境。加强引导,取消皮肤额外的数值加成,加强或者削弱不公平的游戏角色等等,这才是《王者荣耀》应该去改变的。


腾讯,你学学人家暴雪


单论游戏,腾讯还是要学学暴雪。《魔兽世界》的风靡程度是要远远超过《王者荣耀》的,然而暴雪从《魔兽世界》开始运营到今天(7.2.5版本),仍然没有推出任何破坏游戏平衡性的付费道具。即使暴雪心里非常清楚,这些道具一定会大卖,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想赚这份钱。


《魔兽世界》到今天10年了,虽然暴雪的口碑有所下滑,然而大家对于《魔兽世界》的运营方式依然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口碑。


同时暴雪会在《魔兽世界》中加入很多的社会公益彩蛋,比如抗癌玩家芝源,以此来稳固良好的社会影响。《王者荣耀》在中国获得了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却并未参与过类似的事情,或许在计划中。


暴雪对于游戏的看法,并不是只有收入,更多的是文化和内涵。所以比起这三条新规,腾讯更应该改善的是《王者荣耀》的内在,这才是治病的关键所在。

阅读(75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