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糟,期待中的“十九大蓝”没有出现,每天一望窗外,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不打算移居他地,活在北京,是要有一些情怀的,毕竟物质层面就这样了,精神层面总要满足一下。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首都和文化中心带来的创作氛围,便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念想。在这里,每天都有新鲜的内容,在笔下、摄像机下、键盘下生产出来。爆款内容来了又走,最红的人永远是下一个。
三个月前,虎嗅举行了第一次“作·嗅”沙龙,为当季的优秀虎嗅作者颁奖,并找来当红的内容创业者分享创作心得。不过一季的时间,又出现了优秀作者,内容创业又有新气象,当红小鲜肉也换了一拨。
有时深感内容创作者的疲惫。加班加点的工作不说,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生怕被年轻人甩在后面。
新一期的“作·嗅”,将给你一个与虎嗅作者和内容创业者相互交流的机会。你能在这里了解:年轻人的口味又变成了什么样了,虎嗅作者们如何让内容创作变现,以及如何在商业社会中,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点击这里可以直接报名参加活动。
以下是活动简介: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4日 14:00-17:00
活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d区798西街(靠近艺集空间)
那些年轻的内容创业者
先是这位:
可能你没有听说过她,甚至没有听过她的公司与项目。
不要问她们微信公众号是什么,她的主场在Facebook。
中国内容创业出海不多,她是探路者,也是佼佼者。
听Facebook 800万大号创始人跟你说说,中国人在国外做内容行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还有这位:
我们总是对年轻人琢磨不透。
因为畏惧与年轻人打交道,要么贬低他们,要么抬高他们。
王新米和她的快爽团队会告诉我们:
年轻人并不神秘,只是有些梗我们跟不上节奏而已。
虎嗅作者的唇枪舌剑
然后,我们再这一回《作·嗅》,除了说说说,还要搞一些新意思:
虎口激辩:内容创业:To B 还是 To C
该题为三方辩论:
正方:基于自己的公众号流量,为企业主做策划,写推广文,拿一份广告钱。
反方:有些人大都赶上知识经济的快车,在得到、分答开课,直接向用户收费。
中方:To B和To C都对,也都不对。
哪一种才是未来内容创作者的方向?听听已经以两种方式赚到钱的他们怎么说
辩论嘉宾:
撰文揭露“做号江湖”,自己站着把钱挣了的作者格物吱吱
得到《关系攻略》专栏作者熊太行
前搜狐IT主编,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
虎口激辩:算法中是否应该包含价值观?
正方:算法中应该包含价值观,以维护现行社会伦理。
反方:算法中无需包含价值观,而由使用者自行决定。
辩论嘉宾:
互联网指北:互联网赞美家,互联网有三观
邢无刀:边逛边聊联合创始人 资深算法工程师
第二道辩题,我们还希望找到一位“踢馆人”
我们不问出身。
不管是今天过节的程序员或是围观群众。
只要你在评论区亮出观点,观点够犀利,我们就会勾搭你。
11月4日希望你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