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港股需要一只“蚂蚁”

雷锋空岛 2018-05-29 18:09:04


虎嗅注:香港IPO规模已经连续四年下滑。今年4月份,香港终于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在本地上市,同时还取消了对创新公司的营收门槛要求。香港已然错过了一个阿里巴巴,还会再错过蚂蚁金服吗?能给香港IPO规模带来活力的,目前可能只有这只“蚂蚁”了。


本文转自公众号“商业周刊中文版”(ID:businessweek),来源:彭博新闻社。                                                                                                         

需要有一只“蚂蚁”来撼动香港股市的这座大山。


直到最近,香港才刚刚摆脱IPO沙漠的窘境。在此之前,IPO规模连续四年下滑,面对一宗又一宗中国国企IPO,投资者已经日益变得脾胃不振。



后来来了众安在线和有腾讯控股资金支持的阅文集团,这两家公司皆以其新经济模式燃起了投资者的激情。4月,香港放松了上市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在本地上市,同时还取消了对创新公司的营收门槛要求。


眼下,香港正面临蜂拥而来的IPO大潮,可能使香港2018年的IPO规模突破高盛集团预期的380亿美元(约合2400亿元)。


在众多计划上市的公司中,有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有陆金所、WeLab Ltd.、美团点评以及马云旗下运营支付宝平台的蚂蚁金服。这还不算,另外还有美国癌症检测初创公司Grail Inc.、3D Medicines Corp.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照着这样的势头,香港毫无疑问将会在全球IPO市场独占鳌头。



但是除了肯定会得到大量内地支持的中国铁塔以外,很多公司可能难以兑现眼下四处热议的令人兴奋的价值传说。


比如小米,其作出的将硬件业务利润率限定在较低水平的承诺就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滴滴出行或许是在国内打败了Uber,然而美团点评眼下正在跃跃欲试抢夺它的地盘。与此同时,生物科技公司极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早已是众所周知之事,更别提加密货币相关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了。


香港股市缺乏深度是又一件令人担心的事。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2018年的成交量大约是香港主板总成交量的20%到30%。香港股市投资者的眼光也不是那么敏锐,在他们眼中,利润高于一切,对于像公司长远增长潜力这样重要的东西往往是视而不见。



已经有迹象表明,可能不会事事如香港交易所所愿。雷蛇自上市以来已经下跌37%,平安好医生也仍停留在发行价以下。在美上市中资股,诸如百度、爱奇艺、虎牙等,日子却要好过得多。 



要想确保能有大收获,香港真的需要另一个腾讯。眼下能有这种担当的公司并不多。但是,若能成功绕过北京的各种严格监管,蚂蚁金服或许堪当此任。 


延伸阅读:


蚂蚁金服称有6.22亿用户,即将完成至少100亿美元融资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看到的文件报道,蚂蚁金服用户数增至6.22亿。两位投资人证实了该文件。


蚂蚁金服集团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2万亿元;余额宝资产管理规模为1.5万亿元。


文件探讨了风险,称在2017年,监管机构对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领域给予了很大关注。“作为该领域最大的一个从业者,蚂蚁金服将面临在监管新规下进行一定的商业模式转型”。


蚂蚁金服拒绝对《金融时报》置评。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由马云控制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巨头蚂蚁金服预计未来几天将完成至少100亿美元(约合640亿元)的融资活动,吸引了凯雷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等首次投资者。


知情人士称,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据悉在此轮融资中的估值约为1500亿美元(约合9600亿元)。因为此事未公开,知情人士要求匿名。知情人士说,华平投资也参予了融资。


彭博新闻社4月报道了此轮100亿美元(约合640亿元)的融资。此次融资将推动蚂蚁金服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为公司拓展提供庞大的资源。


知情人士之前表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也是该轮融资的投资者。


凯雷的发言人周红旗、蚂蚁金服、华平投资发言人李明霞以及CPPIB的外部发言人均不予置评。


注资可助力蚂蚁金服与腾讯展开竞争,赢取消费者,同时帮助公司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随着蚂蚁金服寻求推广支付宝在中国境外的使用,淡马锡的支持可能也很关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商业周刊中文版©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6202.html
阅读(85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