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2018年世界杯首轮小组赛已经结束,世界杯进程完成了四分之一。在16场比赛中,共进球38个,其中点球多达9个,定位球多达23个,创造了点球数和定位球数最多的记录。
如此之多的进球还要“归功于”VAR,法国队就是第一个“受益者”。
6月16日,在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法国队前锋格里兹曼在禁区内被对方队员绊倒,VAR视频助理裁判提醒主裁改判了点球。此举创造了世界杯史上首次因VAR改判的记录。
法国VS澳大利亚,通过VAR改判点球
那一天的4场比赛中,共出现了5个点球。
VAR被运用到多场比赛中,比如秘鲁对阵丹麦时,波尔森在禁区内对奎瓦的犯规;哥斯达黎加对阵塞尔维亚塞时,普里约维奇的手触到了杜阿尔特面部......特别是在韩国对阵瑞典的比赛中,因为VAR技术,该场比赛犯规多达43次,创造了到目前为止世界杯的犯规最高纪录。
“改写命运”的VAR
VAR的全称是Video Assistant Referee,意思是“视频助理裁判”。是利用视频回放技术,监控与分析球场状态,帮助主裁判作出正确判罚。
按照本届世界杯的规则,发生以下四中情况时,VAR技术团队会提醒主裁判进行改判:是否越位后进球、是否应该点球、是否应该红牌处罚、核实球员身份。
主裁观看视频回放
VAR在场上共有35台摄像机,提供角度更全面的视频回放,为裁判判罚提供实时性意见。这项技术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弥补裁判的肉眼观察不足,纠正错判、防止漏判。
VAR的技术人员的工作范畴就是提醒场上的主裁判。最终的生杀大权——看不看VAR,要不要改判,仍掌握在主裁手里。
很多人说,VAR的深度介入改写了球队命运,此话不假。
6月18日,在韩国对阵瑞典的下半场比赛中,韩国球员防守时飞铲放倒瑞典球员,主裁判第一时间没判罚点球,但经过场边视频裁判的提醒,在观看了VAR之后决定改判点球。最终,瑞典球员格兰奎斯特主罚点球命中,打进了全场比赛唯一进球。最终,瑞典队以1:0战胜韩国队。
这场比赛把人们“带回”到了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
在那届韩日世界杯上,韩国队在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葡萄牙,主裁判罚下了2名葡萄牙球员,对韩国队的恶劣行为“装聋作哑”,韩国球员朴智星的最后绝杀让葡萄牙队惨痛出局。如果说这场比赛留有裁判不公的争议,之后的比赛让人是有目共睹的。
在1/8的决赛中, 韩国对战强队意大利,主裁判莫雷诺先是吹罚给韩国队一粒点球;加时赛中又将遭受犯规的托蒂红牌罚下;之后托马西的进球又被判无效。最终,意大利1:2败给韩国,意外出局。
韩国球员直接从背后“铲人”
在随后的1/4决赛中,韩国遭遇夺冠热门西班牙,主裁贾马勒·甘杜尔先后吹罚西班牙队两粒进球无效;金泰映的乌龙球被误判为有西班牙球员犯规,而华金助攻莫伦特斯绝杀又被误判华金带球出了底线,最终,韩国在点球大战中战胜西班牙。
就这样,韩国依仗着脏球和黑哨一路闯进四强。
但打脸的在后面。
意大利《罗马体育报》在三年后的2005年5月29日头版刊出爆炸新闻,确定2002年的世界杯为假球,背后不为人知的丑陋真相逐一浮出水面。《罗马体育报》直言,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受害者。
那届世界杯也成为足球历史上的巨大污点。
试问,如果当时的赛场上运用了VAR,韩国队还能打入四强吗?16年后的今天,VAR改写了韩国对战瑞典的结局,恰巧也应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上帝之手”遇到VAR
伴随着VAR的介入,关于技术割裂比赛的说法不绝于耳。
在本届世界杯之前,VAR技术已经应用于欧洲主流联赛,甚至是中超比赛,但引发了不少争议。
在今年4月份美因茨与弗赖堡的保级对战中,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就在上半场快要结束前,美因茨球员的传中击中了弗赖堡球员的左手,但是主裁判圭多温克曼当时并没有进行点球判罚,并结束了前半场比赛。之后通过VAR,裁判判定了弗赖堡手球,于是两队球员又更衣室回到场上,美因茨球员罚中点球,并领先于弗赖堡,最后以2:0拿下比赛。
尽管如此,弗赖堡董事约亨塞尔表示:“一开始有点难以置信。但从规则上来说,我觉得是完全符合的。我们只能选择艰难地去接受,这总是很奇怪的。”
VAR的介入悄然改变了球场局势,也改变了一些“规则”。
如果主裁判最终决定需要通过VAR针对某个环节进行视频回放,他就会作出这样的手势,然后主裁判就会前往比赛场上带有“VAR”标识的视频回放区域观看回放视
因为主裁判的权力之大,关于世界杯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误判和错判是世界杯的家常便饭,恰好也造就了世界杯的魅力。有人说,VAR的过多介入让主裁可以完全甩锅给VAR——遇到那些具有争议的棘手问题,主裁可以脱手给VAR处理,那么,裁判就可以随意打乱比赛节奏。还有观点认为,技术的过多介入“割裂”了足球比赛,影响了比赛的整体流畅性与观赏性;还有一种质疑认为,
尽管VAR与球场裁判们的配合仍在处在磨合期,但不能否认技术带来的改变。
从本届世界杯的比赛来看,主裁在听从VAR建议后迅速做出了反应及决断:法国与秘鲁分别获得的点球;西葡大战中迭戈·科斯塔的第一球进球有效;阿根廷面对冰岛时帕文在禁区内与塞瓦松冲撞后倒地不予判罚......主裁判根据VAR的指示采取了不同的决定:暂停比赛或继续进行。
据知乎用户 @保利威 统计,随着两组裁判分工配合的不断完善,因VAR导致的比赛中断的时间已与推出之初缩减不少。当西葡大战主裁与VAR沟通确认科斯塔第一个进球有效的那一刻,西班牙队员还未完全退回本方半场;法澳、秘丹之战中,主裁判分别用了49秒与65秒回看判定点球;昨日的哥赛对决伤停补时阶段出现了一次场边冲突、一次隐蔽犯规后,主裁判经由VAR提醒累计共花费2分7秒处理应对。
除此之外,VAR还能对对球员起到了震慑作用——他们不再敢轻易犯规,因为球场上的摄像机基本是无死角全覆盖。
人们希望,VAR的介入能够实现公平最大化。
现任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的科里纳建议,引入了VAR之后,边裁在一些疑似的越位判罚中不要举旗,将越位与否留待VAR来决定:如果进攻没有越位,但被边裁举旗认为是越位了的话,那就无法补偿回来了;相反,如果是进球了但通过VAR发现存在越位情况的话,那倒是可以改判。这同样要求这一届球迷不要动不动就起哄说边裁不作为。
三十二年前,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将英格兰挡在了决赛之外。很多人说,主裁判断力的“人性”就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不过,那完全是观众视角,与公平正义的体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VAR的介入打破了主裁“一人掌权”的规则,让比赛更加合理公平。
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与英格兰的1/4决赛中,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优化,或许在四年后的世界杯,VAR技术就能在主裁的眼镜上实现了;八年后,世界杯不再需要人类裁判......但即便如此,技术也是无法改变人为误判——那些由巨大利益带来的刻意误判。如果在2002年的韩亚世界杯上,被利益纠葛的裁判就是要吹黑哨,那么结局早已被书写,即便是再先进发达的技术无法改变意大利和西班牙“被出局”的悲惨命运。
所以,真正能影响足球比赛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