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何打赢中美贸易战中的舆论战?

雷锋空岛 2018-07-28 14:43:05


来源:纯科学(ID: chunkexue)

作者:汪涛


和美国进行舆论战一定要像美国一样“耍流氓”,但“流氓”必须要耍得和美国一样专业。


中美贸易战第一轮500亿美元的实际较量开始后,第二轮2000亿的较量进入准备阶段。在这两个实际动作的中间,双方似乎又开始舆论战了。


7月1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关于301调查的声明》(statement regarding action under 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①。该声明将贸易战的责任推给中国。中国商务部也针锋相对的发表声明②,认为责任在美方。随后,各种媒体上也开始进入舆论较量的状态。舆论战要远比实际的贸易战动作复杂得多,中国也应当借此机会仔细研究一下应当如何去操作舆论战的问题。


很多看似帮中国说话的作者显然根本就没有做基本的功课,大量相关资料都没认真研究过,就想当然地凭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写文章。这种不科学的态度不仅帮不了中国,而且是极其有害的。

 

美国对中国301调查回顾和本次不同之处

 

加上这一次,美国共对中国展开了6次301调查。前5次都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一次却导致了全面的贸易战。


 

通过表1所示的总结可以看出,前5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都以协商方式解决了。而始于2017年8月的301调查,却导致了双方越来越扩大的贸易战。仔细比较一下可总结如下:


除了第2次和第5次外,其他4次借口都是知识产权问题。


前5次之所以能够最终有效的协商解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方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诉求,甚至有具体的产品、行业和依据的协议、法律。而本次301调查,美方提出的问题和诉求全都是漫无边际。


前5次中,只有第2次美方提出的是全局性的问题,但它也只是针对具体的环节——市场准入,因此也得到有效的谈判解决,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市场准入的谅解备忘录》③。但是,这次美方的301调查,虽然有人自作聪明地总结说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领域,但事实上美方的指责是全局性的,指向了中国一切贸易和商业领域。


实际引发的行动同样是全局性的,特朗普已经提出的贸易战计划已经达到5千亿美元,这已经超过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历史最高峰的4297亿美元。美国在一开始向中国提出的要求不是具体某个产品或行业应当如何做,而是要求中国“1年减少1000亿贸易逆差”,而后是“1年减少2000亿贸易逆差”。这是完全让人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诉求。


最重要的是法理基础问题。301调查虽然是基于美国自己国内的1974年贸易法案,但是,它的依据是有三个不同级别的。本次美国301调查报告④一开篇“301条款的核心要素”中就明说了,引发美国301调查的行动针对的是三类行为:


(i)违反贸易协议; 

(ii)不合理的行为,政策或做法(定义为与美国国际法律权利不一致的行为,政策或做法),并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 

(iii)不合理或歧视性的行为,政策或做法,对美国商务造成负担或限制。


第三类行为与此次调查最相关。


这三类行为是什么意思? 第i个法理依据是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第ii个是美国国内的法律规定的权利,第iii个是纯粹以对美国商务造成实际负担或限制的结果为依据。并且,这一次针对中国如此全局的301调查结果,虽然洋洋洒洒215页,是属于第iii类。第iii类情况并非绝对没道理,但它应当针对的是现有国际贸易协议和美国国内法律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绝对不能变成一种解决全局性问题的依据。


特朗普政府这么做,相当于完全抛开一切国际贸易协议,甚至一切美国国内法律,对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贸易问题完全打破、彻底地推倒重来。但特朗普并没有先建立一整套可以取代现有国际贸易协议和美国国内法律的体系,然后依据这套体系来进行操作。特朗普和莱特希泽只是纯粹以展现他们个人“谈判艺术”和“谈判技巧”为基础来解决问题。对比之下,美国前5次301调查,都是主要以前2类行为来处理的,也就是主要以现有国际或美国国内的法律、协议为基础。


这才是本次301调查行动为什么搞得如此云天雾地、天翻地覆的根本原因所在。证明这一点的最强有力证据,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观点,而就是美国历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历史文件,和这次美国301调查报告的表述本身。

 

对本次美国301调查报告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这个调查报告④的规模作了一个统计,见表2。



主要的目录如下:


概要

中国对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不公平技术转让制度

中国的歧视性许可限制

境外投资

未经授权侵入美国商业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盗窃知识产权及敏感商业信息

中国的其他行为,政策和实践

 

这么大规模的一个报告,绝大多数想参与讨论的人根本就没有信心看完,因此绝大多数人往往也就抓不住要害是什么。


但是,只要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个报告就会发现:如果剔除报告中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用词,基本上就变成对中国政府如何成功地推动科技和贸易发展的合理合法行为的经验总结。因为报告中提出的大量所谓的“证据”,如果认真考察其形成历史的话,都是中国政府和企业认真学习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执行变成中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只是中国人做事情更勤奋、更认真,所以把美国人、日本人的管理经验执行得更充分,更彻底,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而已。


这个报告不会提到中国科技人员在美国人“Enjoy life”地度假时,是如何加班加点地干活,从而在相同的时间里进步更快,也不会提到中国人的执行力远远比美国人更强,更能把美国人发明的管理理论落到实处。“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美国的管理故事,“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是美国的管理理念。


但是,中国人带着对美国科技和管理的膜拜把这些思想和方法都当成真理,真这么去做了。反观美国的企业,在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向国会要补贴的时侯,领导人却是乘着公司专机去的。在要破产的时侯,公司里只是总监级的管理人员出差还是一如即往地乘专机,在管理制度中规定无论公司什么员工,出差超过6小时必须坐头等舱。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还是有很多问题,美国也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中国人在找自己的原因,而美国则是政府带头找借口,将自己的问题全都赖到别人头上。


这个报告对中国的指责完全没有逻辑可言。以“II 中国对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不公平技术转让制度 D中国的行为,政策和做法是不合理的”一节为例,它是怎么论证中国行为不合理的呢?最关键性的证明就是在这一节一开始重复301条款中的定义。


“该法规将‘不合理’的行为,惯例或政策定义为‘虽然不一定违反或不符合美国的国际法律权利,但它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该法规进一步规定在确定不合理的情况下,美国贸易代理在适当情况下应考虑到美国的外国公司是否能够获得与被拒绝的美国公司相对等的机会。基于上述因素,中国的技术转让制度不合理。”这个说法和证明过程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美国公司只要竞争不利了,那就是中国的错,就是中国采取了不合理的行为。美国的管理理念和哲学,不能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再以报告正文中最后一个内容“VI 中国的其他行为,政策和实践  A 介绍  4 人才招聘”为例。报告中提到中国企业通过高薪、并购从全球范围招聘顶尖人才,在美国建立“人才基地”,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


看到这些内容,我们很难理解,这些行为不对之处在哪里?报告中也一再地反复强调了——中国的行为完全不违反任何国际贸易协议以及美国国内的法律,只是美国商业遇到问题了,所以中国的行为就是不合理的。难道美国对全球人才的争夺还少吗?从二战中用军队直接去抢夺顶尖的人才,到建立一系列的技术移民政策,通过硅谷创新环境吸引国外创新人才,连人带成果一起转移到美国......

 

为什么中国人舆论战如此被动?

 

可以说,这次美国301报告纯属一堆垃圾,甚至在一开始就毫不掩饰、报告中又一再地反复强调了,这个报告就是不遵从任何国际贸易协议甚至不遵从任何美国国内法律,证明问题的过程毫无逻辑可言的垃圾。但为什么在这次舆论战中,中方却显得是如此地被动呢?


中国媒体只是习惯于用自己“情在前,理在后”的方式进行表述。可以说,美国此次舆论上是内容极其不专业,但形式上却很专业,而中国相关方面和媒体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不专业。虽然中国官方和民间有很多表述以及文章,从语言艺术上说很精彩,但却不是科学和专业的东西。


我们可以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曾经做得比较成功的舆论战。过去美国曾长期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进行指责,出了很多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报告,中国一度也非常被动。虽然出了很多官方和媒体的精彩文章反驳,却总是显得非常无力。


后来,中国也开始出《美国人权报告》了,说实在的,中国出的《美国人权报告》并非无可指责,但中国采用了形式上专业的方式去应对美国的指责,后来美国对中国人权的指责就越来越少了。美国也曾长期出台中国军力报告,宣扬中国威胁论,搞得中国也很被动。后来中国也出《美国军力报告》,说实在的,双方的报告内容都说不上完美,但中国用专业的方式去回应美国,后来美国对中国军力威胁的舆论压力就越来越小了。


美国的301调查不都是垃圾,以国际贸易协议和美国国内法律为基础的行动多少还是靠点谱的。但特没谱这次搞的301报告内容上真的纯属垃圾,但形式上却是很吓人的215页,看起来仅仅是报告格式上很专业的东西。中国有美国贸易调查报告吗?完全没有。没有这种形式上专业的东西,无论你怎么去反驳美国都会显得非常无力。如果中国也有一个最好是400多页、甚至1千页的美国知识产权调查报告。这个报告可以把美国现在和历史上所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行为列进去,甚至包括美国成功的经验。然后可以语焉不详、没有太多逻辑联系地得出结论说美国的行为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为正是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行为使美国获得了今天的世界第一科技和军事强国的地位。就算这个报告和美国这次的301调查报告差不多地垃圾甚至更加垃圾,舆论战的局面也会在根本上完全不同。


美国人以及大量西方人认可的是形式上的专业,而不是内容,甚至都不是逻辑上的合理,更不是合情。我们要与美国人打交道,必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能老是把中国人“好言相劝”、对对联、骂人也可以对唱山歌的方式“强加”在美国人头上。


要想在贸易舆论战上应对美国,必须得出一个215页以上的美国知识产权调查报告。就算这次用不上,下次还是会用得着的。


请注意一个细节,美国商务部关于301调查的声明文件中有两个链接,一个是链接到其215页的301调查报告,原文链接处是“ detailed 200-page report”④,另一个是声明末尾下一轮2000亿美元的205页清单征求意见书,原文链接处是“click here”⑤而中国商务部的针对性声明,虽然本身篇幅和美国商务部的声明差不多,甚至条理上更清楚地罗列了六条理由,但却没有任何参考文献和链接。因此,事实上让人看到的东西是美国商务部总计400多页的两个文件加一个声明,而中国商务部让人看到的东西只是一篇一页纸的声明。


该知道美国为什么服务贸易对中国出超那么大的原因何在了吗?因为他们有太多很会制造成百页纸垃圾的专家。


我在国际贸易中很快就发现了外国公司应标书、合同、资询报告等如何能够做得那么专业和规模庞大的原因了,中国人却往往希望尽可能简单地用一两页纸就签定合同。我在负责中兴国际业务的时侯,就系统地制定了商务制策的体系,制定了标书应答的规范。最过分的是有一次项目中,中兴应答的标书居然堆了整整一卡车。客户真会看完这么大规模的资料吗?别傻了,谁能有这么多闲功夫!但有完善的资料,当客户真想看什么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查到,那是一个像字典一样可随时查阅的东西,因此就算客户当时不看,也真不能说它没用。


所以,在标书的一开头,会有一个也只是一页纸的“Excutive Summary”(总结)。真有用的,客户的老大也会看的其实也是就只有这么一页纸。但如果你真的就只提交这一页纸,没有背后的那些堆成山的垃圾,怎么可能会中标?中国不缺能写文章的文人,不缺能用唱山歌的方式应对如流的大V,不缺能把白的说成黑的理论家,缺的是能动辄制造出数以百页纸计算的很专业“垃圾”的专家。

 

为什么会转向舆论战?

 

美国特朗普政府这种仅仅为自己失败找借口,只是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为自己获取不当利益的方式,在一开始会受到很多国内民粹主义者的欢迎。但这种全面开花,四面树敌的方式,难免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理性者的质疑。


7月16日的双普会后,特朗普的发言受到美国内空前广泛的批评。客观地说,美国仅仅把俄罗斯当敌人,只是一味地作对并不是理性之举。特朗普努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应当说对美国的根本利益是有利的。不过,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的政敌只是出于政治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极力找特朗普的麻烦,将其定位成“通敌卖国行为”。在这种问题上,舆论会很容易裹挟公众。


但是,这次特朗普受到极为广泛的批评,甚至包括特朗普支持者基本盘的批评,事实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贸易战普遍的担忧。只是在贸易战的问题上,美国国内各派至少在口头上不能不表示支持,从而只能借对俄关系问题上寻找发泄口。


301本身只是美国的国内法律,从本质上说中国并不情愿建立在这种前提上和美国处理双边贸易问题。但是,因为301条款中针对的前两类行为,尤其第一类还是以已有的国际贸易协议为基础,至少也是以美国的国内法律为基础,因此,中国在过去还是愿意、至少是有可能性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中国内部也将美国作为学习的对象,过去往往是借与美国处理301问题,将此作为推动国内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事实证明,中国在过去并没有完全排斥美国301调查。但这次非常不同,并非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谈判的问题,而是美国将301条款中一切国际贸易协议甚至美国自己的现有具体法律等原有资源完全排除,使中国无所适从。中国无法以遵从特朗普和莱特希泽的个人谈判艺术和技巧为基础及前提来处理两国的全面贸易关系问题,而不是双方提出的任何具体条款和如何让步的问题。


任何谈判都是一个双方协商和让步的过程,但问题在于,任何谈判和让步必须首先有一个基本的法理前提。这一次美方的"法理前提"不是任何已有的国际贸易协议,也不是任何美国国内的法律条款,而纯粹只是特朗普和莱特希泽个人的谈判艺术和谈判技巧。美国一味地只要不满足特朗普和莱特希泽个人英雄展现的需求,就立即将贸易战向无止尽扩大的方向转化,由此导致必然陷入僵局的后果之后,就将责任推卸给中方,甚至制造舆论是中方某些官员和个人行为导致的谈判失败,这不过是想分化瓦解中方,给中方制造混乱的谋略而已。


我们一再提醒过,如果特朗普真看过中国的《孙子兵法》就该明白,这种可以轻易骗过一般国家的谋略,对中国人来说纯属班门弄斧、玩弄一些路人皆知的小伎俩而已。

 

参考文献: 


Statement By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Robert Lighthizer on Section 301 Action.  2018年7月10日。

商务部发表声明, 2018年7月12日。

中美关于市场准入的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MARKET ACCESS. 1992年10月10日。

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TO CHINA’S AC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NOVATION UNDER 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 2018年3月22日。

Request for Comments Concerning Proposed Modification of Action Pursuant to Section301: China’s Ac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novatio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汪涛_纯科学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4876.html
阅读(223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