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西虹市首富》:你数钱的样子,真的很穷

雷锋空岛 2018-07-31 12:27:06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ID:Film-TV_Observer)

作者:谈谈

编辑:都欣


《西虹市首富》上映几天了,截至发稿之,票房已经突破10亿,排片比52.7%,牢牢占据市场第一,甩开同期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2倍至3倍。但在笔者看来,这部电影是一个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番茄,失去了底线。


《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如果只是庞大电影工业生产出的一个“低俗喜剧”类型化产品,投资不大,质量不高,影响不广,从偌大的电影市场自有渠道找到自在观众,笔者断然不会对它过分苛刻。但用上亿的资金拍出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水准,讲了一个彻头彻底的拜金主义的故事,空洞的情节,低级的表达,过时的烂梗,庸俗的桥段,换来影院观众一阵阵尬笑。


票房的成功,不过是透支了开心麻花积攒下来的好口碑,演员沈腾在节目《王牌对王牌》上储备的观众缘,以及喜剧题材在暑期档的号召力。这样的烂电影却票房大卖,可谓是行业的悲哀。



关于这颗烂番茄,笔者有三点要说明:


首先,这部电影不应该被打上“开心麻花”的出厂标签,《西虹市首富》主要是“西虹市影视文化(天津)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


恐怕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将《西虹市首富》视为开心麻花的第四部作品。实际上,开心麻花只是《西虹市首富》投资方之一,出资4000万参投,另外握有主出品方西虹市影视15%的股份。而西虹市影视是2016年4月注册,2017年12月核准成立的新公司,法人代表是闫非(《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两片的编剧和导演之一)。定档国庆上映的小成本制作《李茶的姑妈》,才是开心麻花官方盖章的正规作品。


编导闫非和彭大魔,联合开心麻花的标志性人物沈腾,加上故事发生地点被设定在“西虹市”(《夏洛特烦恼》的故事发生地),前期利用演员马丽换角风波炒作,无疑是全方位地利用了“开心麻花”的软性资产,让观众粘性观影。


《西虹市首富》想方设法地跟《夏洛特烦恼》凑成姐妹篇,利用“夏洛特”的口碑,复制“夏洛特”的成功,连片中两度出现的跨海大桥都被命名为“冬梅大桥”。



即便如此,《西虹市首富》并没有延续开心麻花最为核心的喜剧特征。在影片里,既没有《夏洛特烦恼》的动人情怀,也没有《羞羞的铁拳》的精彩故事,更少了一份开心麻花所独有的智慧和犀利。


喜剧类型的题材中,关于“钱”的故事是最不缺的,“一个人如何在一个月之内花光十个亿”也确实是一个符合戏剧性要求的高质量戏核。然而,这部电影从金库腿软一幕就开始一路“软”下去,以一“泄”千里的姿态,雇保安、买球队、开豪车、住豪宅、喝拉菲、吃龙虾、炒股票,没有一样不是“普通”思维,可叹编导对“花钱”这件事太没有眼界了。


最后逼出的“大招”——脂肪险,点子不错,但除了完成叙事的转折,并没有看到在内涵上的深挖,剧情又迅速地转移到“球赛”和“绑架”的设定之中。反正你所期望看到的来自喜剧的夸张、讽刺、机智、荒诞、犀利、滑稽、意外之喜、会意之笑,通通没有。


原本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和人性批判的戏核,最终变成了“二奶寻亲记”,“百亿富翁的幸福生活”,或者是知乎体“当屌丝一夜之间变成王思聪是怎样一种体验”,全程靠演员尬演,包袱硬撑,跟抖音上无数炫富的视频一样浮于表面,流于泛泛。

 


其次,这是一部三观极其不正的电影。


如果说,好的喜剧是割开社会的手术刀,是带着微笑面具的小丑,那么这部电影,不是社会的手术刀而是抠脚底板的痒痒挠,不是带着面具的小丑而是只有面具没有脸。


《西虹市首富》的故事创意源自环球影业1985年上映的电影《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旧译《酿酒师的百万横财》),有报道说闫非和彭大魔“光是打磨剧本就花了两年”(这句话是宣发固定句式)。题材十分吻合当下的中国社会,改编也要从中国当下社会现实出发,编剧千方百计设计出一个中国式的花钱方式。


可结果呢?


1985年上映的《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二流棒球运动员蒙弟,当他最穷困潦倒时,舅父的三亿美元遗产从天而降,只要他在一个月内先将三千万美元花掉就可继承,于是种种五花八门的花钱方法陆续登场。本片的故事犹如一个现代童话,对现代人的金钱观念进行了嘲讽,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是蒙弟一掷千金参加纽约州长竟选,但竟选标语却是“谁也不要选",对金钱贿赂选举的丑恶现象讽刺鞭挞得淋漓尽致。



而《西虹市首富》,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混迹于丙级业余足球队的守门员王多鱼(沈腾饰演),因比赛失利被开除离队,却意外获得一笔三百亿遗产的继承权,但前提是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亿现金。王多鱼想尽了办法花钱,最后却赚了钱。在他终于想出了“脂肪险”产品即将顺利完成任务时,女财务夏竹被绑架,其实是二爷设置的最后一道考验,最终王多鱼通过考验“人财两得”。


两者相较,如何?答案不言而喻。


尽管《西虹市首富》一片也讨论了金钱和财富,讨论了足球与房地产,讨论了梦想与投资,还讨论了道德与爱情,然而这些都只是创作者拿来作为肤浅的笑料,博观众一乐。


你想看它讽刺中国足球?并没有,抄袭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倒是很明显。


你想看它讽刺房地产?并没有,只交代了一句学区房。


你想看它讽刺梦想投资人?并没有,那个“陆游器”只是一个谐音梗而已。


你想看它讽刺拜金主义?并没有,处处让你看到钱的力量和美妙。


影片貌似曾试图提出一些命题,比如“梦想”,比如“守住底线”。将北冰洋的冰山拖到阿拉善最终变成给可口可乐代言;在与厂州恒太(戏仿广州恒大)的比赛中,把“守住底线”偷偷置换为守住0比9的比分,摆出“菊花阵”,最后用一个球员的下体挡住了最后一击。编导用扎实的低俗烂梗回应你:“不要想得太多了,我只是想搞笑而已。”



有钱可以让势利眼的经理俯首帖耳,可以让道貌岸然的教育家唯命是从,可以让股神陪你吃饭,可以让王力宏去你家开演唱会,可以瞎投资也能赚到钱,还可以让你追到原本不可能追到的女生,可以和作为偶像的职业球队踢球……


片中种种对金钱的谄媚,只关乎于表现,停留于表面,一旦失去了讽刺这一批判的利器,恰是在给金钱的万能背书。连运动(脂肪险)这件事情也无关乎健康,只关系到金钱,这些喜剧情节设定本质上都是创作者献于观众的谄媚。


可以说,这部三观不正的电影,在社会现实和人的金钱观、价值观上整体体现出一以贯之的庸俗和反智。


这部电影表达的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通篇大论“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甚至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在创作者的潜意识里,观众与影片中的王多鱼是同构的。通过影像叙事,观众借助王多鱼的角色代入了一种土豪“体验”,看他毫无顾忌地挥金如土,仿佛观众自己也同样获得了这种快感和愉悦,暂时摆脱了现实生活中追逐金钱的疲累。


编导不断用低级密集的笑点释放这种“伪”土豪体验,召唤观众的共情。从观影时观众发出的笑声里听不出嘲讽的意味,笑声而更像是包含一种理解与接纳——“瞧,他们拜金主义的样子多么可爱啊。”

 

最后,这是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家长们真的要长长心了。除了三观不正,情节容易被效仿之外,还有色情按摩,胸部埋脸,下体挡球等儿童不宜的画面。


结尾就用一句话致敬这颗烂“西虹市”:你数钱的样子,真的很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影视产业观察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5199.html
阅读(238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