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ID:AtomThinkTank)。
腾讯新闻·原子智库将推出10集纪录片《改革者说——回响中国经济40年》,独家邀请十位改革亲历者——吴敬琏、厉以宁、高尚全、杨伟民、林毅夫、张维迎、华生、宗庆后、王石和刘永好——讲述这波澜壮阔40年的往事。
刘永好,刘永好先生生于1951年,四川省成都市人,他的创业实践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1982年。当时他与自己的三位兄长一道,辞去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人民币,作为创业初期的投入。从养殖鹌鹑到后来的饲料业,以及兄弟们分家和创办民生银行,他一直是中国川商创业的典范。全文一共6000字,需要阅读10分钟。
以前做个体户是“不务正业”
原子智库:您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业,那时的社会氛围是什么样呢?
刘永好: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不断的进步和成长。1978年以前的现状是什么呢?没有个体户,没有私营企业,你要自己种点菜、养点猪,或者做点什么去卖、开个馆子,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批判的,弄不好还要坐牢。所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准很低。我20岁以前几乎都没穿过鞋,买衣服要布票,每年一个人只有三尺布票,做一条裤子要六尺布,做一件衣服要七尺布,所以两人的布票能够买一件衣服。
1980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国家开始有一些变化,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那么多了。农村的赶集、小买卖开始允许做,农村有些通过种蔬菜、自留地里的养鸡逐步发展。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一些事呢?我们是无线电爱好者,喜欢自己装电视、装音响,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把我们装的音响变成产品?我们跟生产队队长一商量,他说很好啊,于是我们在生产队库房就装了一台音响,声音很大,很受欢迎。当我们正准备大干的时候,公社书记知道了,说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坚决不允许,这是1980年。
结果等了两年,82年我们才起步。我们找到县委书记说,我们几个兄弟大学毕业,想把科学技术带到农村去,我们帮助农村专业户行不行?那个时候,农村开始有了专业户。公社书记说行,县委书记说行,他们支持,我们又开始创业。
1982年的时候,全国还没有私营企业,农村有所谓专业户和城市小个体户,做小买卖。当时全国统计个体户销售额大概26个亿,占全国GDP的0.3%,这是我们后边查到的数据。我们提出要去创业,很多人不理解。那时候有一个说法,你做个体户就是不务正业,好像是跟做坏事是一样的,不被理解。今天呢?做私营企业一样很光荣,这极大的变化。中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就是这样一步步起来的。这40年来,人们的观点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子智库:当时创业的动机是什么呢?是像很多人那样,迫于现实无奈,没有出路吗?
刘永好:其实我们几个兄弟不是这样。因为我们都是大学毕业,当时我在一个中专学校当老师,我的三个哥哥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在国有企业做工程师。我们就是觉得,我们能够做一些事,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双手,改变我们的生活。刚才讲到,我们是无线电发烧友,我们愿意做这些这方面的事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有一个不安的想法,求变的想法,这种情况在当时,可能是特例吧。
那时候,社会上是瞧不起个体户的,我就一边当教师,一边养鹌鹑,拿着鹌鹑蛋到市场卖,被学生看见了,学校里有很多说法,说我不务正业。当时普遍的看法是,到国有企业是对的,到政府机关工作是对的,而个体户、私营企业是无业者做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人做的事。而我当时显然不是那样。
原子智库:从无线电到养鹌鹑,跨度蛮大,你对养鹌鹑感兴趣吗?转变过程是怎么样的?
刘永好:我们装音响搞无线电的想法被枪毙,不允许,我们进行了反思,我们就在想:什么是被允许的呢?我们慢慢发现,中国的开放是从农村开始,农村可以有专业户了,专业户可以承包集体土地,可以在承包地里种蔬菜,种粮食。那时候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农村或许是个新的天体。养鹌鹑是个很好的办法。那时鹌鹑在中国还不多,它的蛋白比较高,繁殖率比较高。说电子不让做,音响不让做,我们到农村去找一个政府允许的行业去做,我们就这是这样做下来的。
原子智库:后来有没有碰到政策上的困难?
刘永好:我们创业的时候,四个兄弟既是创业者、老板,又是员工。那时候都靠手工业,没有机器也没设备,甚至村里面连电都没有。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就干了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慢慢做大,招了一个工人、两个工人、三个、当我们招过十个工人的时候,有人就说,马列主义的教本里,七个以下不是资本主义,超过八个人就是资本主义道路,你们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对马列主义了解不是很多,也没有认真去学习,但是我觉得七个人、八个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八个人算我们吗?假如不算我们的话,我们一个人雇佣八个人,四个人就可以雇佣三十二个人,我们还是有余地的嘛。当时我们是这样想。随后国家政策逐步开放,慢慢这些说法就都没了。
1990年前后,有一个姓资姓社的争论。当时有人说,私营企业是不是违背马列主义的原则,是不是需要取消,争论非常多,那一年全国个体私营企业数量急剧减少。改革开放40年,每一年个体私营经济都在增长,规模都在增长,就是1990年前后,出现了下跌。
我们也在担心该不该做,当时明显的感觉,原来有很多人到我们这参观,给我们鼓励,到那个时候,参观的人没了,我们办事越来越难,很多人说我们走资本主义。我就在想,前两年都是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变成走资本主义呢?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几个兄弟商量,是不是把我们这个企业交给政府算了。
1990年前后,我和我的三哥一块去找到县委书记,我说:书记啊,你是了解我们的,当时支持我们到农村创业,我们帮助了多少专业户,自己也在进步,现在有人说我们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你说这个事该做吗还是不该做?假如国家政策不允许我们做,我可以把企业全部交给政府,把产权交给政府,但是我们对企业有感情,对员工有感情,对我们的事业有感情,到那个时候,是不是还让我们来当厂长,让我们继续干?
县委书记想了好久,他认为我们这样做没错,但是他也不是很清楚政策,至少县里不会找你麻烦,你悄悄的不要多说话,我也不收你的,就是这样。
那一年我们悄悄的,不说话,政府没有收我们的企业,我们坚持下来了。结果过了一年多,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时候个体私营迅猛发展,一批城市机关干部也下海创业,九二派也开始出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我觉得1990年算是一个坎。
刚创业时融资难借钱还不上,曾想过跳岷江
原子智库: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刘永好:创业初期我们四个兄弟一块干,大家都有非常努力,有的搞研究,有的搞营运,有的搞销售,有的搞采购等等,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组合,从来没想到过偷懒,从来没想到过谁多分少分多占少占。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那时候根本没想过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格局怎么设置没说过,四兄弟一样多。那么谁是董事长没说过,谁是头没讨论过,所以搞了四个一把手,主席、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当时我是总裁。
创业初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问题。但到后面呢问题就大了。当我们有一定资金积累的时候,考虑怎么样发展的时候,我们四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没有一个治理结构,没有表决权、话语权,没有股权,这种格局就带来了很多弊端。
1995年的时候,我们恰好是中国私营企业五百强的第一位,我们就在想:我们向何处去?有的兄弟说做电子,有的兄弟说做重工业,有的兄弟说还是从事农产业,究竟做什么,又有些不同意见。最后达成一个协议,我们存量不变,原有的东西我们各占1/4,有专人委托经营,我们再各自发展,这就是别人说的分家。
这样的事情,我们一晚上就定下来,当天晚上讨论到12点、1点多,签约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今天看起来,一晚上就能够把那么重要的事解决好,在于我们平时的亲情和理性,互相的尊重。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是很不错的。
分家以后,我成立新希望集团,秉承了我们以前的勤奋、拼搏和自律。我要求我的女儿儿子从小就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尊重别人,不能炫富,不能追求特别的享受。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他们进步成长都不错。有人说,我的女儿接班接的很好,我是一开始就要往这方向培养,这也是小家的智力。我们又制定一些规则,包括规范的治理,股权的格局,董事会制度。把小家处理好了,有利于中家的发展,这个中家就是我们的企业。
原子智库:后来您开始涉及银行业,创办了民生银行。
刘永好:说起银行真是又爱又怕,又恨又怕。我们开始创业时没钱,凑了一千块钱。有人说银行可以贷款,我们找到银行。那时银行是对政府和国企贷款,哪有对个人和私营企业。吃了闭门羹,贷不到款,我们只能找亲属,找朋友,找亲属朋友借了一些钱。结果到年末时候还不了,我们甚至考虑:我们究竟是跑,还是跳岷江。当时就是那么困难。
好在我们坚持下来,还清了亲友借债,一步步发展。所以说银行融资非常重要。1993年我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工商联的一个任务是联系和帮助民营企业,作为和政府的桥梁。我做了一些调研,问很多民营企业家,现在的困难是什么,最想解决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讲,贷不了款,希望银行提供贷款,实在不给贷款,由工商联牵头,组建一个民营银行最好。
基于这样的想法,40多个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起来写提案,交上去,交给国家相关部门。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当时我讲,现在民营企业最困难的是贷不了款,国有商业银行他们也面临巨大困难,他们负债率很高,很多银行已经到破产的边缘。有没有可能,由工商联来牵头民营企业,投资组建一个新型银行呢?
新型银行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需求,第二可以为金融事业改革做一些尝试。成功了推动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我的建议得到工商联认同,工商联又向国务院写报告,没想到批下来,同意了。1996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了。我是中国民生银行的倡导者、发起人和最早的股东之一。民生银行经过这二十几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六万多亿规模的、全球30几位的银行了。民生银行的进步和发展说明什么呢?说明民营企业还是可以办好银行的。
这几年新办那么多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是先例,起了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民生银行帮助支持了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进步和成长,民生银行自身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民生银行的倡导者、发起人和大股东,我一直坚持在民生银行不贷一分钱,不做任何关连交易,这个得到民生银行的干部、员工和金融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同。我们办民生银行,本质是为民营经济服务,是为金融改革服务,要闯出一条路。
去年我又申请组建一个新银行,叫新网银行,纯互联网的银行。这是全国获批的第三家可以在网上从业的银行,这是一个崭新的年轻银行,一个高科技武装的银行,一个没有营业网点的银行,一个以大数据,以科技、电子科技来实施反欺诈,来实施风险管控的这样的银行。
开业一年左右时间,取得相当的进步,现在我们有一千多万用户,能平均在几秒时间内决定一个人的授信额度。我觉得这为小微金融发展,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进步,为年轻人的金融服务作出了应有贡献。这和我做了20多年金融高管的经历有关。从民生银行到新网银行,我相信我们还会不断进步和成长。
原子智库:作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你觉得有什么区别?
刘永好:我们主体是做实业的,通过养殖、食品、饲料、加工面对消费者,这是我们的主业,我们会坚定不移把它坚守下去。我们已经做了30多年,做的很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新的格局下要有新的发展,于是乎我们组建新的投资体系。
集团投置了投资部门,引进一大批对投资精通的年轻专业人士,设立了好几个产业基金,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医疗和健康领域,高科技领域,做了一些投资。通过搭建个平台,让年轻创业者发挥他们的作用。以8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者,他们是中产阶级的主流。
通过设立投资公司,我们发现一些优势企业,推动他们转型,形成新型的生态链,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组建了草根资本集团,通过三年努力,孵化了五个产业,包括乳业,调味品,宠物,冷链物流,还包括保健品。这五条赛道,都是消费升级的需求,我们在这五个赛道里面投资了几十家企业,企业是合伙人机制,有统一的想法,统一的文化和统一的资源的支持体系下的新型运作主体,他们很适应市场,适应互联网所带的营销格局和机会。
我觉得这些培育新的机制,新的体系和新的企业,将会跟我们新希望集团并驾齐驱,取得新的发展。我非常有理由相信,创新变革的投资和孵化,一定会带来新的格局。
原子智库:投资的时候你看重什么?
刘永好:投资的话,机制最重要,设计一个共赢、共担、共享的机制。第二要给他们注入价值,包括资金、信任、文化,还有社会影响力。很多新创新企业不具备这些东西,当我们给他注入价值,他们成功的机率就大了很多。
第三,我们当然看中人,这个人要勤奋要聪明,要有企图心,要有想做事的期盼,他们要把自己身家的一部分放进来成为股东。很多合伙人讲,老板拿出他身家的千分之一,我们拿出我们身家的百分之百或者百分之九十放在一块,假如说做不成的话,老板损失千分之一,而我损失是百分之九十,所以说创业者要比老板更要用心,比老板更加努力。合伙制最重要的是信任,当他比你还关心这个企业的时候,为什么不信任他呢?他体力更好,精力更旺盛,而且又懂互联网,又年轻,为什么不支持他呢?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孵化了近百家这样的企业。我们提出三年要再招收一百个创业合伙人,招收一千个管理培训生和一万个大学本科生。我们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建立孵化一个新的创新平台,为这个平台赋能量。我们30多年的运作经验所形成的能力,要向他们赋能。所以我们投资和支持的企业,成功率非常高,几乎不亏损。
中国自古轻商“无商不奸”的观念,至今深入人心
原子智库:最后一个问题,回到较大的主题。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农抑商的,经商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您自己的经历,您觉得中国这方面的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改变?
刘永好: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轻商的社会,商人排在最后,总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样的说法,这到今天仍然有。可喜的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民营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他们创造了价值,满足了国家税收、就业和发展的需求,带动社会消费品的增长,推动国家成为制造性的大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十九大非常明确的提出,要保护、尊重、鼓励企业家的精神,要保护好产权,要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政策给民营企业家极大鼓励。现在我们国家对民营企业政策越来越好,这给民营企业家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定心丸。
和我们36年前创业时期相比是极大的变化,现在民营企业也更多社会认同,大学毕业生愿意到民营企业的越来越多。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这些国际性名牌学校的学生,到我们这里的越来越多。国内北大、清华一线的大学毕业生,一开始就到我们这里比较多,我们提出干部年轻化和创新变革的思维以后,整个集团管理层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ID:AtomThinkTank)。
本文由 原子智库©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988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