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作倦怠”被列入疾病分类?

雷锋空岛 2019-05-29 19:58:03


头图来自:东方IC;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窗敲雨


大家好,今天是不想工作的AI值班,正在摸鱼摸个爽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报道:


“工作倦怠被世卫组织列入疾病分类”


微博截图


嗯?那整天摸鱼的我是不是已经病入膏肓了?被列入疾病分类ICD-11的工作倦怠,真的算是一种病吗?


官方回应:不算病


其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自己的说法,工作倦怠并不算病。


5月28日,WHO专门在官网上澄清,工作倦怠(Burn-out)是作为“职业现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收入了ICD-11当中,它“并没有被列为医疗状况” [1]


WHO在推特上也专门进行了澄清,还把这条推文置了顶


WHO还指出,工作倦怠并不是ICD编号系统的新成员。


在上一版ICD-10中就已经收录了作为职业现象的工作倦怠。


只不过,在最新版的ICD-11中,它的定义变得更加细化了。


在ICD-11系统中,与工作倦怠并列的几项职业问题包括:失业相关问题、换工作相关问题、工作人际关系相关问题等,它们确实也都不属于我们认知中的疾病范畴。


那么问题来了:WHO自己都不承认是一种病的情况,为什么也会出现在ICD这套“疾病编号”里面?这要从ICD编号的用途讲起。


ICD编号是干什么?


这套系统的全称其实说得很严谨,它叫:“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其中本身就不仅仅包括疾病。


它的意义其实主要不在于指导临床,而是用于卫生数据的记录、统计和分析。这些统计结果后续会产生很多重要的影响,例如影响到政策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为了让统计数据更准确、可以进行比较,世界卫生组织就需要给每种健康问题一个“官方定义”,让各个地区的机构都按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调查。


毕竟,先要定义一种健康问题到底是什么,才能真正知道有多少人受到它的影响。


工作倦怠虽然不算疾病,但它也可能损害健康,研究并减少它的危害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是有必要的。


因此,为了统一数据标准,WHO也会在ICD系统中给它一个编号和定义。


这样的例子在ICD系统里其实很多。甚至医疗软件系统坏掉了也有自己的ICD编号:QA88。 


ICD编号QA88:未造成患者受伤或危害的临床软件问题


ICD编号有多细致


连软件问题也算?是的,因为ICD编号真的对各种健康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和全面的分类。


如果去翻一翻它们的查询系统[2],你就能感受到它究竟有全面了。


在这其中,我觉得最值得一读的(??)或许是受伤相关的分类。


比如说,“无意中被动物咬伤”最新的ICD编号是PA75,当然,你还可以用附加编号精确地表示到底是什么动物咬了人,光“陆地哺乳动物”部分的选项就有这么多:


ICD-11查询系统截图


而要是被人咬了呢?“无意中被人咬伤”的ICD编号目前是PA74,你同样还可以选择描述细节的编号:被单数个人咬是XE653,被一堆人咬是XE0TZ,被自己咬则是XE70B。


同样也有编号供人们准确地描述受伤事件发生在什么样的活动中。


拿了钱的工伤,请选XE545;没拿钱的工伤,请选XE8VF……


ICD-11查询系统截图


总之,ICD编号确实收录了很多种疾病,但也有一些属于和健康相关但并不算疾病的问题,工作倦怠就属于后者。


当然,被收入ICD系统也表明WHO认为这种因素与人们的健康有关,大家也要注意别被工作掏空了身体。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evidence/burn-out/en/

[2]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窗敲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果壳©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301750.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阅读(239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