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十三五”规划将更重民生与创新

肖玉航股评 2015-09-01 14:26:06

“十三五”规划有可能近期将再次进入讨论期,而笔者认为未来“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将更注重民生与创新。

  从“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来看,今年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这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还要广泛征求民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到“高手在民间”。此次“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撒“英雄帖”,征集大众意见。相关资料显示,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企业也首次承担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洋外脑”也接受委托,积极参与,就中国经济转型等问题参与研究。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超过半数的专家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这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此外,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在选聘专家的标准上,一是注重专家的权威性。二是注重专家背景的多样化。55位专家行业背景均为经济、科技、法学、环保、公共政策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在工作单位分布中,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最多,共有6位;其次是北京大学,有5位专家入选;清华大学有4位专家入选。

  对于“十三五”规划,笔者研究认为,将更注重民生与创新。

  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应是经济领域的质量运营,包括环保、经济增长方式等,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2、2013年、2014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3%、7.7%、7.7%、7.4%,考虑到2015年全年可能实现7%的因素,“十三五”规划将更注重居民收入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非集中于GDP增长上。此次“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国家制定五年规划首次就这些内容开展专门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仅大量听取专家智囊的意见,还力求接地气,即采取更多形式征求和搜集公众的意见。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将是改革创新。也就是说,改革创新将被放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战略位置,任何一项规划的编制,都必须能够突出改革创新这个主题。可以预期,民生与经济运行质量将是首要的基础。

  从创新角度来看,“十三五”规划将明显体现亮点。我们看到,工程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仅次于经济领域,有10位。囊括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著名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有5位专家是两院院士。因此科技创新可以预期,王传福是唯一入选55位专家中的民营企业家。他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002594)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王传福的入选正契合这一态势,可以为“十三五”期间如何营造创业氛围,建言献策,引导企业创新的步伐。我们观察发现,就“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发改委从2013年下半年曾经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了80多个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有的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以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专家评审后有27个机构25个课题入选。因此新经济模式、新技术的推出将可以预期。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更加体现民生、经济质量与创新的重大特色,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突出矛盾所决定,建议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将上述因素作为深层次的展开,并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阶段而充分论证,使我国经济走向更稳与质量更高的前沿,化解金融风险,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阅读(27030) 评论(0)